上周,恒瑞医药、绿叶制药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的上市申请先后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生物类似药再次引起热议,也为国内该市场的竞争增添了不少火药味。
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包括单抗、重组蛋白、血液制品等。
生物类似药最早在欧洲兴起。为了应对日益沉重的医疗卫生支出负担,欧盟在2005年率先发布实施了《生物类似药指南》,并于2006年4月批准了首款生物类似药。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药品市场,尽管生物制品的支出占比巨大,但其对生物类似药的态度相对谨慎,虽然在2010年颁布实施《生物药价格竞争及创新法案》,直到2015年3月FDA才批准了第一款生物类似药。中国在2015年发布实施了《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四年后(2019年2月),复宏汉霖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汉利康)获批上市,拉开了中国生物类似药市场的序幕。
专利到期生物制剂大品种遭“围堵”
毋庸置疑,生物类似药的获批上市和商业化可以减轻患者负担、节省卫生医疗。全球生物类似药规模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生物类似药获批,全球市场规模增速将持续加快。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4年全球生物类似药的的规模为17亿美元,2018年达到了72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644亿美元。
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近年来,随着多个生物制剂大品种的专利到期,药企纷纷开始行动,瓜分市场份额。美国FDA生物类似药数据库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FDA已批准26个生物类似药,其中2019年批准了10款。详见下表:
表1 FDA已批准26个生物类似药
从上表可以看出,已获批的生物类似药狙击的都是常年雄踞畅销药物榜单的大品种。生物类似药对原研产品的影响究竟能有多大?以罗氏为例,其旗下“三驾马车”——Rituxan、Herceptin和Avastin,多年来一直主宰国内外肿瘤学药物销售榜单,但是随着生物类似药的获批和商业化,在业绩上的影响马上显现出来了。根据罗氏2019年度财报,曲妥珠单抗2019年销售额下滑12%,利妥昔单抗下滑4%。随着更多生物类似药的获批以及市场渗透,原研药物受到的冲击仍将继续。
中国生物类似药市场竞争一触即发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生物类似药的市场规模未来几年将呈爆发式增长,预计在2030年将达到589亿元。
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2019年2月22日,复宏汉霖的汉利康获批上市,成为中国批准的第一款生物类似药。2019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了4款生物类似药,其余三个分别是百奥泰的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格乐立,2019.11获批)、海正药业的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安健宁,2019.12获批)以及齐鲁制药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安可达,2019.12获批)。
虽然目前中国批准的生物类似药数量有限,但是研发管线数量是全球最多的国家。相关统计显示,国内布局生物类似药的企业有约180家,近400个药物,主要靶点包括CD20、EFGR、VEGF、TNF、RANKL、HER2等,涉及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阿达木单抗等50余款原研药物。可以预测,未来几年国内药企在生物类似药领域的竞争激烈程度。
以贝伐珠单抗为例,国内布局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物的厂家就超过20家,进度方面,齐鲁的已获批;信达生物的正处于“在审评”阶段,预计今年会获批;恒瑞医药的上市申请也于今年4月15日获得CDE受理。另有百奥泰等近10家企业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已进展至临床三期阶段。
表2 中国处于三期临床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不完全统计)
作为发展中国家,价格过高是原研药在中国渗透率较低的主要因素,而生物类似药相对较低的研发成本,决定了其更具价格优势。比如,汉利康的价格为1398元/100mg:10ml,相比原研的2418元/100mg:10ml,降幅高达42.2%;齐鲁制药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的挂网价为1266元/瓶,相比原研的1998元/瓶,降幅为36.6%。
根据目前中国生物类似药的平均开发和上市审评时间,未来3年,预计将会有近30款国产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随着医保覆盖更加广泛,患者的支付能力也将大大提高,都将为中国生物类似药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加快市场放量的速度。